假貨,盜版,劣質商品,山寨橫行,與其他企業IPO首發后的歡欣鼓舞不同,拼多多的上市反而引發了強烈的質疑風暴,有網友調侃道:“在京東,天貓都會擔心買到假貨。但是在拼多多,我很放心,因為買到的肯定是假貨。”
流量與假貨的矛盾
據天風零售爬蟲數據顯示,截至7月27日前的30個交易日內,拼多多平臺家電銷售額排名TOP100的商品中,前30個交易日的交易額合計7923萬元,銷售量13.71萬臺,其中,涉嫌假冒品牌合計39個,銷售額合計占比57.82%,銷售量占比63.37%,簡單計算可得拼多多平臺上家電商品均價為578元。而當一臺電視,空調,油煙機的生產成本都不只578元時,消費者能夠“拼”來的性價比似乎搖搖欲墜。
低價,是拼多多的“殺手锏”。
憑借低價商品的引流,拼多多用了三年時間,做到了“三億人都在用”,但是當質疑來臨,品牌商避之而恐不及的時候,僅僅依托流量,還能支撐起它的未來嗎?
一位與拼多多有過接洽的知名熱水器品牌負責人告訴中國家電網,“拼多多目前行進的模式與很多電商平臺初期走過的路徑相同,不惜一切代價沖擊流量。通過流量入口,構建消費群體,然后實現與品牌商談判的能力。不過,相比至少還會打假維權的電商平臺而言,拼多多匯集大批假冒商品集中出售,太過明目張膽了。”
據他透露,品牌商都希望有更多的流量入口,而拼多多“三億人”的覆蓋范圍也的確誘人,但是目前為止,真正敢于嘗試與拼多多建立合作關系的正規品牌商很少,“據我了解,拼多多平臺出售的很多家電商品根本無法覆蓋生產成本,但是拼多多會給與商品提供商以補助,用這種燒錢的方式來維持低價誘惑。但是即使有補貼,正規品牌商也不敢用其平臺標注的低價冠于自身產品上,因為一旦消費者形成了固有印象,會認為憑什么我能夠用300元購買的產品,在其他賣場或未來要用3000元來購買,對于品牌調性是極大傷害,而且一旦拼多多做大,補貼沒有了,議價權也不在自己手中,品牌商只能賠本賺吆喝。所以,目前正規品牌商多是觀望,而拼多多也只能籠絡一些山寨假冒品牌,因為這些假品牌沒有后顧之憂,做不下去隨時可以撤退,或者換個牌子接著做。”
電商模式的過往
在中國家電發展進程,渠道商與品牌商的競合關系始終存在一種充滿矛盾的相輔相成關系。
另一位綜合家電品牌商負責人向中國加電網吐槽了他所了解的渠道平臺,“總的來說,品牌商對渠道平臺是又愛又恨。以京東和天貓為例,兩者分別代表了中國現存的兩種組織銷售模式。相較而言,京東更偏重線下操作方式,通過互聯網將線下模式搬到線上;而天貓則是純線上的銷售模式。具體而言,京東起店非常快,因為起店快,如果品牌商有商品銷售需求,只要將產品給到京東,京東就可以通過營銷,快準狠地幫你放量,但是缺點是此時品牌商不好控制價格,因為京東會完全按照自己的套路出牌。京東本質上屬于經銷模式,品牌商將貨發到京東倉內,就要按京東的玩法,價格體系來運作,屬于是B2B2C。而天貓是B2C,品牌商與天貓的直接合作比較少,除了官方旗艦店,還有線上直營店和專賣店等,這些店鋪由各自的經銷商經營,品牌商將貨品供給經銷商,經銷商到天貓去鋪設店鋪。形象而言,天貓就像傳統的農村大集,搭建好平臺,具體到你是哪個品牌,哪個店鋪,天貓很少直接干預。京東更像是線上總經銷商,我(京東)來給你搭好舞臺,你有多少真金白銀,我幫你打牌。”
他補充道,“大家現在感覺天貓的新零售與京東的無界零售很相似,其實本質有很大區別。無界零售通過京東作為一個大型線上一級經銷商,通過一盤貨的手段,用自己的物流,將產品分配到各地的倉庫和京東店中,無論是京東幫也好,還是京東小店也好,都是發展的小經銷商;而天貓的新零售則是供銷平臺,上面有很多店鋪,大家自己做分銷,是將B2C發揮到了極致,菜鳥物流相對京東物流也是較為松散的聯盟。”
他高速中國加電網,“京東與天貓盡管布局和路徑不盡相同,但是對消費者而言,實現了將產品資源和促銷資源集合在一起,可以得到更多便捷和實惠。當然,這兩種模式也不是完全對立的,可以融合互通,現在來看,拼多多似乎就是在兩者之間取了一個中間值,即想控制品牌商,實現低價來吸引流量;同時,又不會控制力量太強,很多服務還是由商品提供商來實現。而且由于其目前主要是針對小廠家,比較好控制,真正面對大廠家,這種路徑能否行得通還需要時間證明。”
這位負責人認為,盡管由于假貨問題,拼多多面臨諸多問題,但大部分品牌商還是不想與其公開撕破臉皮,“無論你是否喜歡,拼多多的確觸及了大批四五線來自鄉鎮農村的中青年群體,并且依托了騰訊這個‘好爸爸’,無論是資金鏈還是流量變現能力都是有的,如果能夠破解現在的假貨困局,也許會成為品牌商渠道下沉的有效平臺。”
“大家都在觀望……”